在“停車難”和“行業變革”兩大主題中,停車行業揮別了2017,進入挑戰與機遇並存的2018。新的一年,日益劇增的車輛保有率將使停車場麵臨更加嚴峻的局麵,也對運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行業的變革也將給停車場的經營發展帶來新的機會。
下麵三件將發生在2018年的大事,關乎停車場盈利,建議從業者重點關注。
1、智慧停車加速發展和普及
智慧停車指以車位資源為基礎,綜合利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使城市停車資源聯網化、信息化、係統化,具備數據采集、分析、預知、控製、指引等能力,實現停車場的標準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除了合理配置車位資源,緩解停車難現象,智慧停車還可通過無人值守、數字化對賬等方式降低停車場經營管理成本,進而增加車場的營收。有報道顯示,北京通州某商業綜合體停車場進行智慧化改造後,每年可以節省成本7萬餘元,同時,車輛通行效率、車位周轉率也大大提升。
這樣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停車場智能管理解決方案,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日前,由智慧停車領軍企業ETCP發布的《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大數據報告》稱,截止到2017年8月,全國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都在6%以下,其中,84%的城市智慧停車場覆蓋率不足1%。毋庸置疑,2018年,智慧停車將加速普及,惠及更多車主和停車場。
據悉,一些智慧停車平台,新一年還將延續免費安裝、免費維修、免費升級的“三免”政策,幫助傳統停車場進行智慧化改造升級。這對於停車場的長遠發展而言,絕對是一大利好消息。
2、各地停車費定價標準將發生變動
12月27日,深圳市發改委出台了《關於完善我市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政策的通知》,停車收費將區別不同情況分別實行政府定價和市場調節價。和原規定相比,縮小了政府定價管理的範圍,住宅小區停車設施的停車收費原則上實行市場調節價,並且提高了部分政府指導價的收費標準。
根據該《通知》,停車收費實行政府定價的範圍限於具有自然壟斷性經營和公益性特征的停車設施,其他類型停車設施在實行市場調節價時,應充分考慮建設成本、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社會承受能力,合理確定停車收費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深圳以外,其他地區的停車費定價標準也或多或少發生了變動,例如廣州市也在就新的停車費條例進行審議,針對“政府指導價”和“議價規則”提出新規。各地密集調整停車費定價標準,意在使停車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保護所有者權益,緩解停車難痼疾。
停車場經營者需要密切關注政策風向,及時調整停車場運營策略,從而實現合理運營、增加收入的目標。
3、停車場光伏發電項目加速落地
12月12日,國內最大的停車場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在河北定州投入運營。據統計,該光伏係統在全生命周期內可提供綠色電力3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降低單位GDP能耗15%,同時,還能額外創造發電收益。也就是說,光伏發電項目落地停車場,不光助力後者降低經營成本,還能額外創收。
出於發展清潔能源、保護環境的訴求,光伏發電項目愈發受到重視。新年伊始,國家能源局已連發三項光伏產業重要政策,分別是《關於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關於2017年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補充通知》,為接下來光伏產業的進一步鋪開奠定基礎。
此前,上海、宜昌、南昌等地相繼建成停車場光伏發電項目。可以想見,有了政策的支持以及成功落地的諸多案例,在2018年,國內會有更多停車場+光伏發電項目落地。這一前沿趨勢,當然值得停車場經營者密切關注
更多立體車庫內容,請關注:
http://www.freshfordeath.com
關鍵詞:
立體車庫,
停車設備,
立體停車設備,
立體車庫加盟,
立體停車場,
立體停車庫,
機械式車庫,
智能車庫